過去 240 多年來,美麗的圖案讓其筆法留在我們的心裡。這些圖案經過重新考慮及重新運用,在新的外形上以新的色彩繪製。每件作品的創作過程中,都帶有對於原版圖案的最大敬意。將代表這段歷史的一小部分捧在手中,感受一下細節當中的美麗。
故事始於 1775 年。在歐洲各地,尤其是德國邁森,瓷器生產和裝飾憑藉其特有優勢,開始能夠與中國瓷器競爭。中國是瓷器創作的發源地,出口的瓷器代表著財富和優雅的品味,成為極有價值的商品。
在皇家哥本哈根的早期歷史,受到中國影響的圖案經過簡化後,成為瓷廠特有的平邊唐草系列。由於這是公司的第一批設計,因此稱為Pattern no. 1。直至今日,每件平邊唐草瓷器底部皆繪有「1」。
尋找祕方的競賽在 1710 年的邁森落幕,當時薩克森選侯鐵腕奧古斯特二世俘虜了一個宣稱能夠煉金的人。最終,在脅迫下,這個「煉金術士」為邁森工廠煉出了瓷器。邁森一直壟斷市場,直到 1774 年 Frantz Heinrich Müller 打算在哥本哈根製作瓷器。Müller 是技巧熟練的礦物學家,他進行實驗的實驗室位於哥本哈根的 Amagertorv,就在今日的皇家哥本哈根旗艦店附近。
平邊唐草系列的原始丹麥名稱是“Musselmalet”或貝殼繪圖。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凹槽形狀讓人想起蚌殼或貝殼,但這其實是根據風格化的菊花和委陵菜屬植物主題來命名。優雅的設計、丹麥藍和獨特的凹槽,共同創造出長久以來與丹麥相關聯的餐瓷。
平邊唐草系列自創立以來便不斷演進,但總是保留某些基礎特徵。在千禧年之際,皇家哥本哈根進入了新的紀元,這款保存良好的圖案也以數種方式更新。風格化的花卉經過改造,以新的色彩和背景重新植入。棕葉拱形裝飾開啟了新的故事。這些破除傳統的優雅方式,是幾位大膽的年輕設計師的創作,他們敢於忽略傳統,同時對品牌的傳承保有合理的尊重。
平邊唐草系列的構成要素以及永不止息的靈感。
菊花是中國當時常見的主題,一開始也運用於歐洲瓷器設計。在平邊唐草系列的發展過程中,以簡單的形式保留了風格化的菊花,同時在周圍加上委陵菜屬,這是一種北歐地區的原生植物。
在瓷器繪製工作室中,會使用下列術語:菊花稱為風格花卉,而委陵菜屬稱為圍繞花卉。在三個部分的裝飾中,第三種花卉稱為螺絲花卉。花藤稱為「搖擺」,搭配作為風格化樹葉的棕櫚。這些小型的花朵葉片稱為剛毛或鬃毛。平邊唐草系列的圓圈上一簇簇的草稱為光束。邊緣的分割線端以「舌頭」作為結尾。
手繪藝術
平邊唐草系列餐具及其所有後代產品仍以手工方式仔細精心地繪製。起初很難找到技術純熟的畫師。瓷廠開始營運後,丹麥外交官 August Hennings 說服來自著名邁森瓷廠的五位畫師前來哥本哈根工作。然而,事情不如預期順利,當局試圖阻止他們離開邁森。在他們終於抵達哥本哈根後,又派遣了薩克森使節,迫使其中兩位畫師必須返回家鄉。